爱看书小说网

爱看书小说网>晚清民国名人一览表 > 袁世凯发家第一步会忽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第1页)

袁世凯发家第一步会忽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第1页)

仔细回忆一下,“编练新军”是清军继八旗世兵制、绿营募兵制、湘军模式之后的又一次改制了,这一次又改成什么呢?

答案是按照西方强国的模式成军。因为大家都认为日本人取胜的原因就是“专用西法”。

在众人眼里,练新军是一个前途光明的项目,是一笔很好的风险投资。看看曾国藩、李鸿章,哪个不是权倾天下?一切有实力、有野心的官员们都蠢蠢欲动。

袁世凯正是这一群人中的一个。

袁世凯离开朝鲜回北京后,暂时还没有分配工作,就在北京闲住。虽是闲住,却不甘寂寞,经常外出活动,结交朋友,接近名流。刚好因为甲午之战被削职为民的李鸿章也闲居在北京贤良寺,袁世凯没事的时候就去探望下老领导,顺便联络联络感情,请教为官之道。

一段时间之后,袁世凯走了点关系,终于找到了一份正式工作:管辖温州、处州两府的道台,大概相当于现在分管两个市的副省长,还算不错。不过袁世凯并不怎么喜欢这个位置,他还是更喜欢跟军队打交道。现在,举国上下讨论练新军,袁世凯也意识到了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于是,他向他的好兄弟菊人大哥求教。

话说徐世昌当年与袁世凯结拜之后,便在义弟的资助下北上参加科举,终于在31岁那年参加殿试——皇帝亲自出题、亲自面试的“公务员考试”,考中进士,而且还是庶吉士。

这个庶吉士来头很大。在所有的进士中,只有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可直接进入翰林院。二甲中的头几名又进行一番考试,合格后才可成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实习,三年后再参加一次考试,决定是否可以转正。成功者可担任翰林院编修一职,工作内容是给皇帝讲解经史书籍,并帮助皇帝起草诏书,换句话说就是皇帝的秘书,权力很大。

而这个徐世昌现在就是庶吉士,你说他厉害不厉害?

袁世凯很心急,急问徐世昌: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把练兵的工作搞到手?

徐世昌说了一句颇有意思的话:在机会到来时,一定要显出你与常人的不同之处,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袁世凯听得似懂非懂,在故作高深的徐世昌指导下,两人合伙走了两步好棋:

第一步,他们刊行了几本书。那个时候应该没有什么版权意识,出书也不叫出版,叫刊行。

除了一本书之外,其他书都是袁世凯高价请枪手直接翻译过来的德、美、英等强国的军事教材,署名当然是袁世凯了。

至于那本比较特别的书——《练兵要则十三条》,则是袁世凯参照此时的欧洲第一陆军德军军制,并结合自己这些年在朝鲜的带兵经验创作出来的。西方的先进军事理论联系本国实际,中西合璧,确实是货真价实的袁世凯出品。

第二步,大搞宣传攻势。

袁世凯想办法把他的这些书递到了督办新军的最高领导——编练新军委员会主任恭亲王奕訢(甲午战争结束后被起用,但身体已垮,加上又毫无斗志,已不复当年之勇,几乎就是混吃等死),副主任庆亲王奕劻,委员翁同龢、荣禄等人手中。

客观地说,袁世凯在朝十二年的集外交与军事于一身的经历、周旋于西方列强之间不落下风的资历以及对西方近代军事制度的了解程度,放眼满朝军事将领,绝无可望其项背者。资望够了,加上《练兵要则十三条》确实是一本出色的军事理论教材,袁世凯的实力征服了大佬们。

一传十,十传百,袁世凯“知兵”的美誉就在朝廷大佬中间流传开来。

袁世凯和徐世昌就靠着这几本非法出版物成功地忽悠住了所有人。

其实在此半年前,朝廷就已经内定了一个练兵的人选,叫做胡燏棻,这位仁兄当时已经初步练成了五千人的队伍,叫做“定武军”。

非常蹊跷的是,袁世凯一番活动之后,朝廷就宣布这位活干了一半的胡燏棻调去修铁路,他修的是津芦铁路,值得注意的是,海军战士詹天佑正是其中的一名工程师。

在如此关键的时刻,这个调令的出现实在是非常不合情理。如果说是袁世凯趁机上下活动了一番,让分管编练新军事宜的朝廷大佬们觉得,他袁世凯比胡燏棻更适合这个位置,那一切就合理了。

当然这只是猜测,总之最后的结果就是袁世凯得逞了。

1895年12月,袁世凯被保荐到天津小站练新军,而徐世昌也在袁世凯的要求下作为其助手一同前往天津。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传奇古术  夏威夷史诗  流浪者史诗  金瓯缺  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  诸天:拜师华山派,终成天下第一  逍遥狂妃  无赖男穿越成铁血将军:铁器时代  生而有罪:纳粹子女访谈录  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山村女教师  苦难辉煌  武则天4:从三岁到八十二岁  护村鬼  宋氏家族:一场历史的“华丽悲剧”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安吴商妇  波吉亚家族  朋友·客人·同事:晚清幕府制度研究  夜上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